首頁 > 綜合 > 正文

全球關注:【大學生評論大賽】東湖評論:建設學習型社會 一個也不能少

2023-01-13 15:39:42來源:荊楚網  


【資料圖】

近日,江蘇南京網友在醫(yī)院內拍到一位老人走進大廳后因不會使用智能設備而久久愣在原地的畫面,視頻一經上傳便在短視頻平臺引發(fā)熱議。所幸的是,據該網友介紹,有志愿者及時發(fā)現了老人的異樣,幫助他走完了智慧就醫(yī)的流程。這件事只是當下老年群體面臨的眾多“數字困境”的一個縮影,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好心人并非時時刻刻都會出現,這樣的善意行為也很難從根本上填平老年人與時代間的“數字鴻溝”。在技術下行兼容老年群體的同時,也需要老年群體向上學習,形成全社會合力,打造學習型社會,讓數字紅利真正惠及所有人。

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我們進入了一個萬物皆可數字化的時代,衣、食、住、行被有條不紊地安排到一部智能手機中,解鎖屏幕即點亮生活。但這樣的便利與高效并不屬于所有人。技術的背后邏輯是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來解決問題,而老年人卻是相對低效率、慢速度的群體。我們不乏看見不會使用現金支付的老人攥著一把零錢四處都買不到想要的商品、不知道要線上預約的老人被醫(yī)院拒之門外……兩億中國老人看著數字化的列車飛馳而過,載著歡聲笑語,奔向嶄新的未來。他們用盡全力追趕,卻又好像只能一臉落寞地望著車尾漸行漸遠。

技術正在展現著它的誠意。一方面,技術是人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一個媒介,因而其本身就帶著互動道德化的傾向,需要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比例越來越高,孕育著新的市場潛能。因此,不論從道德還是市場角度出發(fā),開發(fā)推廣適老、關懷類產品都是應有的選擇,我們見證著各種“老年模式”的誕生??蓴底著櫆弦廊辉跀U大,科技的進步發(fā)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顯然,我們也需要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fā),幫助他們主動擁抱時代。

2020年,南京一社區(qū)舉辦“數字生活挑戰(zhàn)賽”,吸引了數十名老年居民的積極參與,77歲的朱奶奶獲得了100分,不由得樂開了花。2021年,福州市老年大學開辦智能手機示范課,老年人們重新坐回課堂,學習常用軟件的使用,與數字時代接軌。這些老年人們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在數字時代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可以看到,一部分老年人并非被數字化拋下,而是不愿意相信與自己多年來固有認知相悖的一切。他們抗拒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新生事物,更不愿看見自己的晚輩以“老師”的高姿態(tài)出現在自己面前?;蛟S有人會提到李健與白巖松,他們同樣“遠離”智能手機,“遠離”朋友圈,依然生活得多姿多彩。但我們也要明白,“不會且不想學習”和“可以會但不需要”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彌補數字鴻溝需要塑造老年人努力學習的態(tài)度、打通老年人學習的渠道,從差距兩端出發(fā),一起進步,最終實現良好的平衡。

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寫到,“當孩子們霸占了全球信息資源,并且發(fā)現只有成年人需要見習執(zhí)照時,我們必須在前所未有的地方,找到新的希望和尊嚴。”橫亙于兩代人間的鴻溝并非只是時代的問題。在他看來,人類的每一代都會比上一代更加數字化,也就是說,他們曾經是我們,我們或許終將成為他們。而在不停變化的科技洪流中,唯有正視差距、主動學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時代發(fā)展帶來的認知差距,這也正是打造學習型社會的意義所在。這樣的學習型社會并不只是年輕人努力的目標,也與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建設學習型社會,一個也不能少。

稿源:荊楚網

作者:顏煒(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指導教師:馮淵源

責編:丁玥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