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金姑
□?張云霞
接金姑是大理最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活動之一,民間通常稱為“二月八接金姑”。參加的人以大理市喜洲鎮(zhèn)、灣橋鎮(zhèn)、銀橋鎮(zhèn)一帶的白族群眾為主,多數(shù)以村社蓮池會為單位。
各地蓮池會相互邀約,準備簡易行李,帶上祭祀用品,或在喜洲鎮(zhèn)慶洞村神都本主廟集體舉行祭拜儀式后出發(fā),或直接從各自村落出發(fā),目的地是巍山縣的山圖山天摩牙寺(俗名西邊大寺)。農歷二月八日出發(fā),途中有固定的歇息地,十一日到達山圖山,在山圖山住上兩天,兩天里要祭拜西邊大寺里的大小寺廟20多處。十三日早上進行儀式,接金姑回喜洲,途中到巍山縣大倉鎮(zhèn)甸中村的九圣殿過一夜,十四日到達大理市七五村(今福星村)過一夜,十五日回到大理古城城隍廟過一夜,十六日到灣橋過一夜,十七日回到喜洲鎮(zhèn)慶洞村神都本主廟,安頓好金姑和駙馬后,回到各自村落的本主廟祭拜聚餐,接金姑儀程才算結束。從十四日起,各地群眾紛紛來到每一站停留地朝拜,接金姑隊伍越來越龐大。
關于接金姑民俗活動,民間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金姑是唐初白子國張樂進求的三女兒,因不滿意父王安排的婚姻,決定離家出走。從家鄉(xiāng)喜洲出發(fā)一路沿著蒼山腳茶馬古道向南,來到七五村南山上的三臺坡,因勞累過度昏睡在一棵大樹下,突遇大蟒蛇來襲,恰巧被路過的獵人細奴邏搭救,后結為夫妻。金姑跟著細奴邏到巍山后,細奴邏做了南詔頭領,金姑教會當?shù)厝嗣裉艋ɡC朵、養(yǎng)蠶織布,同時跟當?shù)厝嗣駥W到許多中草藥知識帶回喜洲,加強了兩地間的交流與發(fā)展。白王張樂進求很欣賞女婿細奴邏的才干,就“禪位于婿”,細奴邏做了南詔的王。后來人民為了紀念金姑,就沿著當年金姑走過的路線,農歷二月八日出發(fā),將金姑從巍山接回喜洲,到農歷四月二十三日,又送金姑回巍山。
接金姑民俗活動不僅跨縣域,而且持續(xù)時間長。接金姑活動有迎有送,活動涉及接金姑、三月三、繞三靈3個民族特色鮮明的大型民俗活動,時間跨度達兩個多月。因此,接金姑民俗活動有著重要的民俗學、民族學、人類學以及社會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