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鋼鐵巨頭日本制鐵公司(簡稱日鐵)高管日前赴美與美國高級官員會面,以挽救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簡稱美鋼)的計劃。此前,有消息稱,美國總統(tǒng)拜登將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該收購案。
去年12月,日鐵宣布計劃斥資2萬億日元(149億美元)收購美鋼,但收購方案遭到美國鋼鐵工人聯(lián)合會及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人士強烈反對。民主、共和兩黨總統(tǒng)候選人哈里斯和特朗普也都表示反對這一交易。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大選背景下,美國政府出于迎合選民需要阻撓收購計劃。這再次印證,在美國政客的詞典里,沒有什么市場規(guī)則,也沒有什么同盟伙伴,有的只是“選舉優(yōu)先”。
收購計劃受阻
按照去年12月宣布的消息,日鐵計劃在今年9月前完成對美鋼收購。今年4月,美鋼召集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日鐵收購案,美國政府審查成為收購能否成功的關鍵。9月11日,日鐵副會長兼副社長森高弘在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相關人士,美方向日鐵表示收購計劃存在“安保方面的憂慮”。有報道稱,拜登將下令中止收購計劃。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赫夫鮑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日鐵技術優(yōu)于美鋼,因此收購將改善后者的長期發(fā)展前景,并意味著會有更多就業(yè)機會,而拒絕這一交易將會使一切都化為泡影。
美鋼首席執(zhí)行官戴維·伯里特9月初表示,如果交易失敗,美鋼可能將關閉位于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總部和工廠,恐危及數千個工作崗位,還可能將總部遷出美國。
不過,美國鋼鐵工人聯(lián)合會表示,這筆交易并未事先告知美國工會,這違反了工會與企業(yè)的合作協(xié)議,因而他們懷疑收購后的企業(yè)是否有能力履行現(xiàn)有勞動合同,包括養(yǎng)老金、退休人員保險福利等一系列問題。美國鋼鐵工人聯(lián)合會主席戴維·麥考爾還說,200年來,匹茲堡一直以其鋼鐵制造能力而自豪,但如果鋼鐵廠突然被日本擁有,“這對我們的社區(qū)不好,對美國不利……我們的汽車、建筑乃至食品罐中的鋼鐵都事關國家安全”。
已成“政治問題”
美鋼總部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是今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一個關鍵搖擺州,美國鋼鐵工人聯(lián)合會成員的選票是兩黨總統(tǒng)候選人都想要爭奪的。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國鋼鐵工人聯(lián)合會堅持反對立場,拜登政府為了在選前迎合選民以對抗特朗普,于是阻撓收購計劃,交易最終能否達成前景不明。
今年3月,拜登發(fā)表聲明,明確反對該收購案;特朗普也明確表示,若勝選將阻止該交易。8月19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發(fā)表演講,重申“將阻止(美鋼)被日本買下”,“將奪回制造業(yè)”。9月2日,哈里斯在匹茲堡競選活動上表示,美鋼“應由美國所有和經營”。
日本笹川和平財團高級研究員渡部恒雄指出,民主黨之所以反對收購,其實是因為特朗普反對。大選在即,既然特朗普提出了符合工會意見的主張,民主黨不得不采取同樣做法。日本共同社也刊文說,哈里斯等民主黨人認為,要戰(zhàn)勝特朗普,贏得工會會員的選票是關鍵之一,因而想在選戰(zhàn)沖刺階段挖掘這一票倉。
赫夫鮑爾表示,美國兩黨一致反對表明,兩黨都認為在搖擺州保留一家標志性企業(yè)的美國所有權能贏得一些選票。“這一決定從經濟角度來看并不合理,但在選情膠著的選舉中可能會產生政治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刊文說,該收購目前在美國已成為“政治問題”,預計在11月總統(tǒng)選舉之前會處于僵局。
濫用“國家安全”
分析人士指出,從阻撓收購案能夠看出,美國兩黨和政客都遵循“選票優(yōu)先”。而美國這樣打著所謂“國家安全”旗號壓制他國、甚至是盟友的行為不勝枚舉:無論是20世紀80年代強迫日本簽下“廣場協(xié)議”,還是對日本多次發(fā)動“301調查”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yè),又或是通過對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進行所謂“司法調查”逼迫其主營電力業(yè)務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
日前,日本經濟團體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一些美國商業(yè)團體共同致信美國財政部長、外國投資委員會主席耶倫,表達對收購計劃審查面臨“政治干預”的擔憂,稱審查“將美國經濟和工人置于危險之中”,“不應變成打著國家安全幌子的政策”。
正在參加日本執(zhí)政黨自民黨新總裁選舉的一些參選人也就此事表態(tài)。選舉熱門人選之一、日本前防衛(wèi)大臣石破茂表示,美國試圖阻止收購的言論令人不安,“可能會破壞日美間的信任”。另一位候選人、日本數字大臣河野太郎表示,他“從未想過”收購會引發(fā)“國家安全”擔憂,“通過企業(yè)收購來提高生產力和效率,對買賣雙方都有好處,政府不應刻意干預”。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xié)會網站文章說,拜登政府一直尋求提升與美國盟友的經濟關系,但批評人士認為,拜登反對美國企業(yè)與一家日本公司合并,這令人們質疑華盛頓對盟友的承諾以及對外國投資的開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