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界微資訊!【抗疫中我們眾志成城?】戰(zhàn)疫,鋪就牢固基石

2022-12-15 21:28:01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三年防疫,我們與大家共同走過,感謝三年來大家的支持和理解!今后請大家做好防護,健康生活,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祝大家安好!”家住北京市海淀區(qū)馬連洼街道百旺茉莉園社區(qū)的居民幾天前收到了社區(qū)居委會發(fā)來的溫馨長信。除了10條“干貨”滿滿的防疫小貼士,末尾的這段話,讓大家既感溫暖又無限感慨。


【資料圖】

在這不尋常的三年,在這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中,有多少與病毒爭分奪秒的忙碌身影,來了,又走了;在最要緊的關頭,不舍晝夜,不論寒暑……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陌生人”,可能是社區(qū)工作者、下沉干部、基層民警,也可能是志愿者,是駐扎一線的醫(yī)護人員,是我們的好鄰居……是他們,鋪就了戰(zhàn)疫路上最牢固的基石。

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2022年年末,重慶遭遇了“復雜程度、防控難度前所未有”的疫情。重慶市永川區(qū)委編辦工作人員田仁宇,旋即被抽調到了臨時管控區(qū),協(xié)助資料收集、填報、整理,還負責登記進出人員、物資配送等臺賬。

“這棟單元有10戶居民,每一戶的信息都要精準登記,每天人員進出、物資配送都要一一記錄在案。作為記錄員,得認真,容不得一點馬虎。”一到崗位,90后田仁宇就提醒自己“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

“工作時,很多人對我說‘辛苦了’,但我真不覺得自己有多辛苦。疫情什么時候結束,我就堅守到什么時候。等到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是英雄!”他咧嘴一笑,感覺“勝利就在前方”。

而在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qū)興海路街道,幾位“巾幗戰(zhàn)士”成了居民們居家防疫期間的定心丸。

在興海路街道司法所工作的潘靜,是大家公認的小美女?!鞍滋?,為居民送菜包、送藥和急需的生活用品,一個工作流程忙完要走上萬步。”拖著“沒了知覺”的雙腿走出單元門,潘靜順勢坐在了地上。對于正在熱戀期的她而言,晚上坐在帳篷前,望著天空中的明月,撥通視頻電話跟男朋友聊聊剛剛過完的一天,就是最浪漫的事。

“或青春,或成熟,或臨危受命,或志愿服務,皆因疫情奔赴而來。搭帳篷、送物資,能消殺、會采集,解急難、護安全,抗疫情樣樣能行,為大家練就各項技能披著晨光……”34歲的興海路街道黨政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于菲,用一首小詩記錄工作,也記錄著自己的成長。

三年來,疫情在哪里,群眾最緊迫的需要在哪里,崗位就在哪里,成了無數(shù)基層工作者的常態(tài)。

奉獻友愛 隨時上崗

前些天,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qū)石崗街道柏林南區(qū),張建榮和他的伙伴們,成了活躍在居委會的一道風景線。他們都是志愿者,身穿紅馬甲,穿梭在抗原發(fā)放、流調排查、巡邏執(zhí)勤、政策宣導等各個場合,用居民的話說,真像是“冬天里的一團火”。

“對特殊困難家庭,我們會配合居委會提供生活物資代買、藥品代買、心理咨詢、方便就醫(yī)等幫扶服務;對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我們就記錄下老人們需要的物品,再從網上下單幫忙送到門口;對小區(qū)里的獨居老人,我們會主動安排人員與他們保持聯(lián)系,時刻關注老人的需求……”談起手頭工作,張建榮條分縷析,說得一清二楚。

在疫情防控中,志愿者時而化身信息員、采購員,時而化身引導員、宣傳員,成為防控一線不可或缺的力量。

“因疫情防控需要,現(xiàn)小區(qū)急需志愿者若干名,歡迎大家報名?!苯眨易「=ㄊ「V菔袀}山區(qū)某小區(qū)的黃建平看到了微信群里物業(yè)發(fā)出的通知?!拔沂屈h員,我報名!”作為倉山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的他,邊回復,邊戴上口罩,跑到物業(yè)“上崗”了。

此后的一周,信息錄入、維持秩序、掃樓宣傳、后勤保障,哪項工作有需要、缺人手,他就出現(xiàn)在哪里?!拔抑熬蛥⒓舆^防疫志愿服務,有經驗,這次更不能落后,作為黨齡快30年的老黨員,為大家服務是分內之事?!秉S建平說。

無論疫情如何變幻,總有他們在身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因為他們,而在每一個抗疫的日常里閃亮。

鄰里互助 溫情包容

“我生活物資不多了,你們能不能幫我買點東西?”再次看到今年4月自己發(fā)在樓棟網格群里的求助信息,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烏沙河社區(qū)某小區(qū)的小熊內心仍感到陣陣暖意。當時,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他的家中既無存糧,又無炊具,只剩一箱方便面了,“沒辦法,只能向鄰居們求助了”。

看到小熊的求助信息,住在同樓棟的萬三妹拿出了家里的蒸鍋和碗筷,副樓棟長晏蘋也送去了豬肉和蔬菜?!罢l家還有多余的菜刀?”“我給你裝些大米送過去!”……就這樣,疫情期間,在素不相識的鄰居的幫助下,小熊的一日三餐竟變得花樣翻新起來。

而在前不久的廣州,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荔灣這支“接娃小分隊”,暖心!》刷屏。原來,在廣州市荔灣區(qū)中海花灣壹號小區(qū),物業(yè)與業(yè)主之間形成互幫互助模式,成立“接娃小分隊”,解決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的接送問題,一解業(yè)主們的燃眉之急?!爸昂荛L一段時間里,鋼筋水泥的‘小隔間’,阻斷了鄰里間的情感交流。在這些年的疫情防控過程中,大家越來越感覺到,防控疫情單靠某些人的力量做不好,最需要凝心聚力。不知不覺間鄰里的互動變得頻繁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走得更近了?!币晃蛔舻莱龈杏|。

三年來,還有多少“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暖時刻,讓你會心一笑?共克時艱的決心,就在這彼此依偎、攜手向前的路上越發(fā)堅定。

光明日報記者 王忠耀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15日 08版)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