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財經 >

走進巴彥淖爾,探秘一杯“沙漠有機好奶”

今日熱點網 | 2023-07-04 17:53:06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種牛奶”,這無疑是讓人匪夷所思的場景,但這不是什么科幻Idea,而是蒙牛集團正在沙漠中實際耕讀的綠色詩篇。6月29日,由蒙牛組織的“烏蘭布和沙漠有機探秘之旅”落地舉辦。眾多投資人、媒體人踏上這條“探秘”也“探綠”的征程。

“烏蘭布和”,蒙語的意思是“紅色的公?!?意指“寸草不生,狂暴難馴”。而從扎根沙漠到馴服“紅色公?!?蒙牛人用青春接續(xù),在沙漠中耕就綠色奇跡,讓“紅色公牛”產出“沙漠有機奶”。此番“沙漠探秘”,包括回顧和探索波瀾壯闊的治沙歷程,參觀當地的草業(yè)、牧場,公益認領,以及對于奶源發(fā)展、ESG戰(zhàn)略實踐、沙漠有機奶等話題的智慧碰撞。

2009年,蒙牛旗下圣牧就開啟了“耕沙種奶”的浩浩征程,在世界第八大沙漠上實現了無數個“從零到一”的奇跡:種下9700萬棵沙生樹,22萬畝沙漠成為優(yōu)良草場,建設起33座牧場,養(yǎng)殖11萬頭奶牛,年產60萬噸原奶……到如今,這片沙漠已然成為綠洲上的“黃金奶源地”,一望無際的油葵、苜蓿、玉米、燕麥草……無數莊稼勃勃生長,在綠洲上涂抹出一幅綠色畫卷。

在這片有機的“綠色銀行”上,蒙牛攜圣牧一起詮釋了“治沙哺業(yè)”的真諦,點沙成金,綠富同興,噴薄出強大的產業(yè)力量。“予自然,共綻放”,將“有機環(huán)境、有機種植、有機養(yǎng)殖、有機加工、有機產品”高效融合,在沙漠上建立了“草-畜-肥-田-草”種養(yǎng)一體的生態(tài)循環(huán),成功構筑了無可挑剔的沙漠“有機鏈條”,產出有機好牛奶。

有機環(huán)境,是烏蘭布和大沙漠對蒙牛和圣牧治沙的“回禮”。純凈豐沛的地下水、充分的日照時長、清冽的紫外線……遠離污染和病毒的凈土,如今成了“奶牛樂園”。

“吃飯香,產奶棒”,有機種植上,玉米、油葵和苜?!叭殹?成為奶牛的“有機飯”。在無化肥、無農藥、無轉基因的22萬畝“三無”有機草場上,自種有機牧草直供奶牛餐桌,全國第一個專業(yè)的有機飼料加工廠也為“有機飯”保駕護航。

“養(yǎng)好牛,產好奶”,有機養(yǎng)殖方面,專門的營養(yǎng)師貼身護理,專業(yè)的保健體系和專屬的環(huán)境體系,超級到位的“牛福利”確保每頭奶牛都“活力四射”。

有機加工上,蒙牛引進全球最先進的生產體系,嚴格遵循有機奶的加工流程,并且每包產品都印有由國家認監(jiān)委授予的有機追溯碼,一鍵掃碼,就可回溯“一杯有機牛奶的誕生之旅”。

從原料到產品層層把關,讓“有機基因”賦能全鏈條,讓“紅色公牛”產出了高品質的有機好牛奶。在這些有機奶中,特侖蘇沙漠有機奶更是成為廣受消費者好評和喜愛的產品。

同時,蒙牛的綠色實踐,還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統(tǒng)計數據顯示,蒙牛治沙行動創(chuàng)稅4億多元,帶動就業(yè)崗位100萬+,公益捐助達3億6000萬+,為當地財政納稅近1.3億元,5000多位有機合伙人賺取到傭金。

辛勤的汗滴,奏響了收獲的樂章。以GREEN戰(zhàn)略為指導,治沙哺業(yè)、防沙治沙和循環(huán)經濟相結合的蒙牛實踐,成為世界級案例,入選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yè)碳中和路徑圖》案例,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認可。蒙牛沙漠中這個環(huán)境、社會、商業(yè)效益“三位一體”的生動實踐,成為其ESG戰(zhàn)略落地成果的最佳詮釋。

據了解,蒙牛集團制定實施的GREEN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將可持續(xù)的公司治理、共同富裕的乳業(yè)責任、環(huán)境友好的綠色生產、負責任的綠色生態(tài)圈以及營養(yǎng)普惠的卓越產品為五大支柱,系統(tǒng)性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議題的落地實施。蒙牛MSCI ESG評級已經升至A級,在國資委“ESG先鋒50指數”覆蓋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摘得桂冠,蟬聯恒生可持續(xù)發(fā)展企業(yè)指數成分股,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機構的高度認可。

附記:

烏蘭布和沙漠地處北緯40°-43°,是公認的優(yōu)質奶源帶,地處黃河古道下流經處,這里地下水純凈豐沛,更有著年均3000余小時的日照時間,紫外線強、人跡罕至,是一片遠離污染和病毒的“沙漠凈土”。可以說,烏蘭布和沙漠是一片得天獨厚的“奶源寶藏”。

2009年開始,蒙牛旗下的圣牧在烏蘭布和沙漠開展綠化行動。彼時,惡劣的風沙環(huán)境、匱乏的基礎設施、短缺的資源,讓治沙人員的基本生存都面臨著極大壓力。據蒙牛治沙人回憶,風沙灌進住的帳篷、吃的面條里都是家常便飯,甚至打個電話,都要輪流爬樹找信號。那時候,沒有電、沒有水,只有凜冽的寒風和樹苗在黃沙中枯死的絕望。

物資、設施的基礎性難題不解決,治沙工作就無從談起?!霸衬背闪顺醮紊橙俗巫我郧蟮哪繕?。一切從零開始,他們篳路藍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打井、架電、修路,用一根筋、一腔熱血、一鍬一鏟,讓大沙漠里的“人煙”,實現從“0”到“1”。

費盡心思,蒙牛成功留下的“風刮不走、心懷繽紛未來”的“一根筋”們,成為了后來馴服“紅色公?!钡摹澳僚H恕?他們自研深松機、部署澆灌機,用農業(yè)智能裝備的“黑科技”,加速沙漠有機生產;他們打著手電種下防護林、用牛糞為草苗抵御風沙,無數次的嘗試,讓沙漠中的“一棵草”成為可能。

架電277.9公里,修路193.3公里,打井503眼,修建蓄水庫11座……這不僅僅是一串數字,更是治沙工作不斷增長的可能性。最終,蒙牛人闖過人才、設備、種植三大難關,成功在烏蘭布和沙漠扎根,繪制出一幅綠色畫卷。

10余年間,“左手種草,右手科學”,圣牧在烏蘭布和種下9700萬株沙生樹,綠化沙漠達200多萬平方公里,種下有機草場22萬畝,將土壤有機質含量由1.2%提高到5.5%,所種牧草給養(yǎng)有機奶牛10萬余頭,讓烏蘭布和的黃色沙漠,成為可以“種牛奶”的沙漠優(yōu)質奶源地。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商業(yè)門戶網站,新聞,專題,財經,新媒體,焦點,排行,教育,熱點,行業(yè),消費,互聯網,科技,國際,文化,時事,社會,國內,健康,產業(yè)資訊,房產,體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