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向往,他們來到中國;因為夢想,他們選擇留下。當外國人“遇見中國”,究竟會碰撞出怎么樣的火花?環(huán)球資訊廣播特別策劃“遇見中國”,聽外國友人與中國的“對話”。
今年21歲的哈依達來自巴勒斯坦,目前是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言專業(yè)的留學生。受父親影響,哈依達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顆向往中國的種子。中國的發(fā)展機遇、中國人的友好和熱情,讓哈依達來到中國,又愛上中國。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了解巴勒斯坦姑娘哈依達的故事。
“我選擇到中國讀書是因為中國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國家,中國人民也對我們非常友好,這里有很多的發(fā)展機會。”
(資料圖)
巴勒斯坦姑娘哈依達
哈依達的父親退休前是一名記者,曾在中國工作多年。哈依達說,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期待能來中國學習、生活。
“我覺得我是受了爸爸的影響,爸爸在這里生活快15年了,一直在這邊工作。他總是給我們講中國歷史故事,我從小就聽爸爸給我講故事。我人生中最大夢想就是到那邊(中國)生活。”
沒來中國前,哈依達看了很多中國影視劇,她最喜歡的是一部講述家庭親情的電視劇。她說,自己總是被中國影視劇里那些與“家”和“團圓”有關的細節(jié)感動。
“《以家人之名》這部電視劇體現(xiàn)出了很多家人之間的關系和深愛。我當時看了就了解了更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我特別喜歡看中國年輕人的生活?!?/p>
剛入學時,哈依達的中文口語水平并不高,現(xiàn)在能用中文熟練地交流,她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夫。
“當時我記得第一個學期,(我)一天只睡不到5個小時,一直在努力寫漢字、練發(fā)音。因為中文跟阿拉伯語真的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還是要努力才能把它學好?!?/p>
在中國的日子里,哈依達逐漸習慣了這里的生活。在她看來,中國經濟發(fā)達、交通便利、底蘊深厚、資源豐富,而在北京,她遇到了太多的熱情和善意,她說北京就是她自己一直想尋找的“心靈”之城。
哈依達(左一)與同學們
“我來這里以后完全沒有感覺到我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我也沒有感覺寂寞。中國人對我們真的很好。中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生活真的很方便,交通、出行等等你不需要考慮很多,點外賣什么的都可以用手機。老師們很關心我們學習,支持我們鼓勵我們學好中文。我覺得未來我很可能在中國繼續(xù)讀書,可以的話我還想在這邊工作,然后成家?!?/p>
哈依達從小就聽父親說,巴勒斯坦和中國的友好關系源遠流長,中國一直對巴勒斯坦保持善意。她期待更多年輕巴勒斯坦人能了解中國,并延續(xù)巴勒斯坦和中國的友誼。
巴勒斯坦姑娘哈依達
“中國和巴勒斯坦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有合作了,中巴之間也有很多不同的領域的合作,一直在發(fā)展,特別是在人文交流方面。我很希望更多的巴勒斯坦學生有機會來到中國,體驗這里的生活。中巴友誼萬歲!”
記者|賈思曼